一、年入超10亿

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即便是那些较为冷门的市场,只要依托于稳固的供应链系统,出海者亦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领域。

在3D打印领域,深圳的纵维立方公司堪称典范。自2015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员工规模已接近千人,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到了2024年,纵维立方已成功推出20余款3D打印整机产品,其全球销量累计已超过100万台。

纵维立方独立站 图源:store.

纵维立方的发展历程,宛若一部小型企业逆袭的传奇。起初,它主要向3D打印企业供应零部件,生意颇为兴隆,然而却未曾拥有自家的3D打印完整设备。

零配件业务异常繁荣,这让纵维立方洞察到了3D打印市场的巨大潜力。毕竟,零配件生意本身就能带来丰厚的利润,那么为何不将整个产业链串联起来,打造自家的3D打印机产品呢?

当时,欧美品牌在市场领域处于领先位置,然而其产品在性价比方面并不突出。正是看准了这一市场空白,纵维立方在2015年推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FDM 3D打印机;紧接着在2016年,又推出了升级版的FDM打印机——i3 Mega。

新品在价格上具有显著优势,质量上更是令人赞叹,组装过程亦十分简便。自i3 Mega上市不久,其月销量便从最初的50台激增至3000台,迅速攀升至亚马逊同类产品排行榜前列。正因如此,纵维立方逐渐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i3 Mega 图源:CHIP

此后,纵维立方持续在3D打印领域深耕细作。一方面,公司致力于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另一方面,与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产品创新力的提升。2017年,公司发布了市场上首款采用LCD光固化技术的3D打印机,凭借其极高的性价比,成功开启了光固化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应用;紧接着在2021年,公司携手德州仪器共同推出了桌面级的DLP新产品Ultra,将原本成本较高的DLP技术带到了普通消费者面前;再至2024年,公司又推出了首款龙门架式的FDM 3D打印机,进一步提升了多色打印的体验。

此外,纵维立方亦加大了对产品推广的投入,构建了专属网站,并成功进入多个主流的跨境电商平台;与此同时,公司正致力于构建以X、等元素为核心的海外社交媒体营销网络。目前,亚马逊平台和独立网站两大销售渠道,为纵维立方带来了超过一半的营业收入。在亚马逊的3D打印机整机类别中,纵维立方已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打印机热销 图源:

二、行业发展突飞猛进

从代工厂起步,直至品牌热销,纵维立方的成就不仅见证了团队刻苦钻研的历程,同时也生动反映了3D打印行业的蓬勃发展趋势。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3D打印行业主要被欧美品牌所把控,国内企业大多仅限于从事代工业务。然而,随着我国企业纷纷走向国际市场,浪潮不断高涨,我国企业开始涉足更多细分领域,3D打印市场便是其中之一。

此外,3D打印领域存在一定进入门槛,市场需求相对狭窄,多方面因素叠加,消费者更倾向于为优质打印机产品付出更高的价格。对于立志打造自主品牌的厂商来说,这无疑是一片有待开发的广阔市场。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国自主研发的3D打印机成功突破重围,顺理成章地取得了显著成果。据海关总署数据,自2017年至2024年,我国3D打印设备出口总量从65.6万台增至377.8万台,短短8年时间里增长了超过300万台,增长速度之迅猛令人咋舌。

中国3D打印出口数据 图源:南极熊

目前,在出口领域,我国3D打印机的单月出口量已逼近去年全年的出口总量,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不难预见,在这片繁荣的背后,除了纵维立方,还有众多卓越的本土企业共同助力。

创想三维,源自一个小型工坊,现已发展成为全球出货量超过550万台的企业。在3D打印机的入门级市场,创想三维的市场份额接近一半,稳坐行业领头羊的位置。尤其是其爆款产品CR-10系列,在海外市场引发了巨大的关注,用户自发分享的内容数量已超过千万条。

拓竹科技相较于其他3D打印企业而言,显得尤为年轻,成立时间仅到2020年。然而,它的技术力量却不容小觑,2022年推出的Banbu Lab X1打印机一经亮相,便在海外众筹平台上筹集资金超过4700多万元,一举打破了当时同类产品的众筹记录。在2023年和2024年的海外3D打印机品牌影响力排行榜Top5中,拓竹科技连续两年位居第三名。

拓竹科技首款打印机众筹数千万元 图源:

观察可知,我国3D打印机品牌凭借后发之优势,在全球市场中实现了技术的飞速进步,从而使得那些原本价格高昂且操作复杂的专业设备转变为易于定制的创意工具。这不仅标志着我国企业在商业领域的巨大成就,更是“中国智造”软实力的有力展现。

面向未来,随着我国3D打印企业不断向全球市场迈进,它们在技术突破、品牌建设、物流改进以及用户服务等方面都将取得显著进展,从而开启一段更加璀璨的国际化之旅。